【認知障礙症】面對認知障礙症的家人,你知道如何照顧嗎?

認知障礙症目前無法治癒,但有機會減緩惡化,除了按時服藥,家屬還可以怎樣做?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(Alzheimer’s Disease International, ADI)估計,全球有逾5千萬人患有認知障礙症,到 2050 年預計將成長至 1.5億人,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。哪些方法有機會幫助患者的退化慢一點?
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(ADI)發表「2019 年全球失智症報告」指出,有「失智者」(港譯「認知障礙症」)受訪者指出,「別人得知你有失智症時,往往會離開你」或「無法適應我變得不一樣」。報告同時引述加拿大原住民表達對失智症的態度:「…提醒我們,那些被照護的失智者需要很多的愛。他鼓勵我們稱失智者是『心愛的人』,如此我們就會記得他們是被愛著的。他也和我們分享,使用『心愛的人』一詞能提醒照顧者應該如何對待、尊重失智者。」以下是照顧者六種方法協助生活:
1. 溝通:說話要溫柔、簡短、易懂
患者回答時,別因為語速慢而打斷他們,這樣他們會暗自挫折,變得更不善言辭。他們回答後,別忘了適時回應,表示聽到了,同時要給予讚美,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2. 飲食:提醒患者多喝水、讓他們慢慢吃
認知障礙症患者時有口乾舌燥,卻察覺不到或無法表達,若長時間缺水或會引起泌尿道感染 (Urinary Tract Infections, UTIs)或便泌(Constipation),宜多加提醒。
食物準備方面宜多花心思,除色香味俱全更添食慾外,建議將食物切成小塊方便入口、咀嚼及消化。ADI指出家人宜多體諒、多溝通和了解患者需要,多留時間用餐,別催促以免造成進食壓力。
3. 如廁:提醒患者上廁所免失禁
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忘記怎麼上廁所,例如:忘記脫褲子、使用衛生紙、上完沖廁等,如照顧者沒妥善處理或會造成患者尷尬、壓抑等情緒,建議設想他們的狀況,建議在廁所當眼位置張貼上廁所的步驟,甚至在馬桶、衛生紙盒上標示名稱,以作提醒。
4. 睡眠:穩定作息,日間多外出活動
認知障礙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理時鐘,讓患者常會有睡眠上的困擾,如入睡後頻頻醒來,或在半夜到處晃,若情況延續便會造成作息日夜顛倒,睡眠不足等衍生問題。建議先讓患者作息穩定、維持良好睡眠習慣。日間多讓患者出外運動,避免攝取咖啡因。設置24小時制時鐘亦能讓患者夜間醒來都知道時間。
5. 自理能力:陪伴患者重新學習
認知障礙症患者不但記憶衰退,言語溝通和判斷能力也會變差,以往熟悉、擅長的事情會變得陌生。家人可以與患者從簡單的生活小事做起,教導患者熟悉生活瑣事,建議抽空與患者一起到附近超市採購,偶爾一起打掃家居也不錯。
6. 建立安全居家環境:自動感應照明、保護墊子
保持環境整潔、地板乾燥,傢俱可以貼上名稱標籤,有助幫助患者記憶。建議去除環境多餘的家飾、傢俱稜角應小心包好、危險物品如刀具應收藏好。認知障礙症患者有時精神意識不清,建議加設燈光照明有利患者行動,如裝設自動感應照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