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胃癌全解構】 一次了解胃癌症狀、治療以及如何預防

胃癌是香港第六常見癌症之一,亦是全球癌症死亡排名第3及發生率排名第5的癌症,國際癌症研究署(IARC)估計,到2040年之前,全球罹患胃癌的人口將持續增加,資深演員廖啟智年初亦因胃癌逝世,終年僅66歲。由於胃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,容易令患者錯過診治最佳時機,Come Healthy編輯團隊就此為大家整理了胃癌成因、症狀、治療、檢查及預防方法,讓大家了解更多。
胃癌成因
當人體胃組織的細胞出現基因變異,令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時,便引發胃癌。胃癌的成因至今仍未有明確定論,而引發胃癌的因素有很多,包括年齡、性別、幽門螺旋桿菌、飲食習慣、抽煙、過度飲酒、家族病史、貧血、慢性胃部疾病等等根據衛生署資料,以下人士會有較高風險:
. 年齡愈大,患胃癌險會增加,五十歲以上人士屬高危;
2. 男性患胃癌機會較女性高;
3. 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;
4. 吸煙人士;
5. 過量飲酒;
6. 常吃高鹽分、醃漬類甚至添加硝酸鹽等防腐劑的加工食品;
7. 高脂飲食習慣;
8. 過重或肥胖人士;
9. 家族遺傳;
10. 患惡性貧血、胃潰瘍、慢性萎縮性胃炎、胃酸缺乏症人士。
胃癌症狀
胃沒有明顯的神經,胃癌患者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,常見臨床表現主要是上腹持續隱痛或脹悶,容易被誤以為是消化不良,而症狀亦與胃炎、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病的症狀相似。以下是常見胃癌症狀:
胃癌初期症狀:
胃脹、胃痛、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、胃灼熱感、打嗝、胃口改變等。
胃癌中期症狀:
或有出血情況,此時會有嘔血、黑便或血便的現象,這時還會出現「皮革胃」,因為胃部肌肉失去彈性,患者會吃少了,因為吃一點點已覺得飽了,亦因長期消化不良,患者的體重會會下降。
胃癌晚期症狀:
因癌細胞擴散到腹腔而產生腹水,若癌細胞轉移到肝臟則會產生黃疸,甚至可以用手摸到上腹腫塊。
診斷胃癌
胃內視鏡檢查和腹部超聲波掃描及電腦掃描是胃癌常用診斷方法。前者醫生會將光導管內視鏡經患者口腔伸入胃部檢查,如有需要還會拑取組織作病理檢查,雖然內視鏡比手指還幼細,但檢查時可能會引起輕度喉嚨不適及上腹脹氣,檢查通常需時5至20分鐘。至於超聲波掃描及電腦掃描,可以準確地診斷胃癌的分期及有否轉移跡象。
治療胃癌
同確診胃癌,醫生會建議患者進行以下治療方法:
1. 胃部切除手術
2. 放射治療 (電療)
3. 化學放射治療 (化療)
4. 標靶藥物治療
預防胃癌
調節飲食習慣,少食多餐,避免食無定時、不要吃太急或吃太飽,不要吸煙、飲酒、少吃加工、高鹽、高脂、醃製食品,多吃新鮮蔬果、恆常運動,同時應多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轉變,若感到上腹(上消化道)不適,如有胃氣、胃酸過多等,應盡早求醫。